越来越多的多肉植物爱好者开始重视栽培介质的选用。本文作者师意修将从盆器、土壤、日常养护习惯以及植株生长周期等多个维度,深入探讨十二卷属植物的配土策略。这篇指南对十二卷玩家极具参考价值,其核心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多肉植物的栽培。
许多初次接触多肉的朋友,常会向经验丰富的种植者请教一个问题:“如何调配土壤?”在此,我将分享个人对配土问题的浅见与实践经验,希望能为各位花友提供一些帮助。同时,也诚挚欢迎各位前辈不吝赐教,以丰富我的知识储备,并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误导。
对于植物而言,土壤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。我们所栽培的大部分
十二卷
已属于园艺范畴,它们经历了无数代的杂交和优选,早已远离了原始的野生环境。因此,探讨野外土壤的构成已无必要(即使是野外挖掘的植株,你也不忍心让它忍饥挨饿吧?终究还是会为其提供更优越的生长环境)。本文将着重讲解家庭养护中栽培介质配比的关键考量。
土壤(或称栽培介质)是植物根系赖以生长的场所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十二卷属植物拥有肉质根,其根系的主要功能首先是吸收和输送养分(包括水分、肥料等),为地上部分的生长提供能量;其次是呼吸,没错,根系也需要氧气;第三是繁殖;最后则是储存养分。
了解了根系的基本功能后,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配土。需要关注的方面相对简单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一、不同介质的特性
首先,十二卷的根系需要水分、氧气,并吸收养料(这感觉就像我们人类需要喝水、呼吸、吃饭一样,哈哈)。因此,所选用的栽培介质应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性:适度的保水性、丰富的营养元素以及良好的透气性。
网上关于各种栽培介质的介绍浩如烟海,我在此不作赘述。但有一点需要强调:网络信息并非尽善尽美,仍需个人亲身实践并总结经验。接下来,我将介绍几种我常用的介质及其特点:
1、桐生砂:富含“氧化铁”,兼具蓄水性、排水性(蓄水指介质内部保水,排水则是在吸饱后不再额外吸水)、通透性和水肥流通性。最关键的一点是,吸水后其重量会显著增加,铁质含量使其与众不同,对于那些担心植物发根后被顶出盆的爱好者来说,这无疑是个福音。
2、赤玉土:其蓄水、排水能力和通透性可与桐生砂相媲美。这种介质有两大显著特点:首先,其PH值呈微酸性,能有效改善土壤内部的酸碱度。微酸性对十二卷的重要性,相信许多好学的花友都已了解,这也是众多资深玩家将其用于铺面的原因——家庭浇灌用水经过赤玉土后,水质得以调整,何等便捷?其次,它所含的腐殖质等有机物,其品质可与泥炭相媲美。对了,建议选用带有三本线标识的产品。

3、植金石:无需多言,只需记住一点,这种材料对根系的呼吸作用大有裨益。
4、A2、魔肥等颗粒肥:既然是与栽培介质混合使用,自然也是土壤的一部分。其特点是富含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,且以颗粒状呈现,值得称赞。
5、发酵松磷:蕴含丰富的磷钾元素,能让植物生长得格外茁壮、美丽。

6、蛭石:促进根系生长的利器。但需注意,在春夏两季容易因过度潮湿而滋生细菌,故不建议大量使用。
7、水苔:在植物的萌芽期和幼苗期,可将其铺垫于盆底,经实践证明其保水保湿能力充足。当然,关键在于用量,建议不要过多,薄薄一层即可。

好了,主要介质就是这些。至于黑仙土、泥炭土、竹炭颗粒等,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用。我所介绍的这些是我个人常用之物,但大家切勿生搬硬套,将所有种类一股脑儿混合。最佳做法是深入研究各类介质的特点,并结合自身的养护习惯进行配比。例如,若你偏爱频繁浇水,每天都浇透,那么建议选择排水透气性强的介质,而非保水性好的。遵循这种思路配土通常不会出错。关键要记住,在为植物提供“住所”和“家具”的同时,别忘了“餐桌上的菜肴”也需多样化。长期只吃“素菜”的日子,对植物而言也是“苦涩”的。

二、不同花盆材质对配土的影响
综合上述内容,完成配土之后,下一步便是花盆材质的选择。
目前普遍推荐的是万象盆和红陶盆两种。它们或许不以华丽外表取胜,但植物本身才是观赏的焦点,不是吗?
万象盆:其材质为塑料(大概是塑料吧,噗),虽然本身不透气,但因其设计巧妙合理,被大多数十二卷玩家所青睐。盆口宽阔,利于通风;盆底收窄,有助于锁住水分,保持湿度。宽大的盆口能让表层土壤快速干燥,有效避免细菌滋生。虽然盆底狭窄,但设计上巧妙地设置了通风口,使得盆底土壤也能干燥,同时内部土壤又不至于干得太快,从而形成有利的水分梯度转移过程,促进土壤内部养分资源的均匀分布。当然,对于每天都习惯浇透水的朋友,还是建议选择红陶盆吧。


红陶盆:对于热爱浇水的花友而言,红陶盆简直是福音。它的透气性极佳,在夏季露养环境下,即使彻底浇透,第二天便会干燥,第三天整盆土壤便能完全干透。对于那些每日都需浇水的爱好者,这是必备之选,没有之一。然而,其缺点在于,难道你不出差不旅行吗?虽然短时间断水不会致死,但回家看到植物全部蔫掉,想必也会心疼不已。因此,这就需要通过精心挑选和配比保水性好的植料来弥补。保水性强的植料种类繁多,不是吗?可见,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。

在此还要提及一种花盆——紫砂盆。用它来栽培十二卷,摆放在茶几上,无疑能大幅提升格调。即便种植的仅是普通的草玉露,不明就里的人也会误以为是价值数百元的珍稀花卉,哈哈哈,这是追求雅致的玩家不可或缺的选择。

三、根据植株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土选材
芽期:此处指的是实生苗。播种发芽后,幼苗极其脆弱,特别是根系,简直纤弱至极,细如发丝,短如板寸。但幸运的是,它们的生命力旺盛,对水分的需求也较大。因此,可选用保水性较好的材料,或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进行闷养,效果会显著提升,同时务必做好防菌杀菌措施。否则,轻则僵苗不长,重则直接化水死亡,这都是常见现象。
为了省事,我直接用1-3MM的颗粒介质进行播种。


幼苗期:此时植物开始长出真叶,但体型依然很小,通常以2厘米作为一个分界点,为后续移盆做准备。此阶段的配土需求与芽期相似,但已不适合继续闷养,应逐步使其适应自然光线(注意,并非露养的强光直射,十二卷通常喜光但惧怕直射强光)和空气(自然界的风也富含养分,包括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是植物的“大餐”)。在保持湿润的同时,避免过度浇水即可,待其生长到2厘米以上,便可考虑换盆了。

小苗期:在此阶段,可选用1-3毫米的颗粒介质进行种植。养护习惯上需做些微调整,例如浇水和施肥方式等,这些都应为植物后期的茁壮成长奠定基础。

中大苗期:此阶段我个人仍偏好使用1-3毫米的颗粒土壤进行种植(总之,避免频繁换盆移盆,以免对根系造成伤害,减缓植物生长速度)。此时需给予植物丰富且勤快的营养补给,犹如青春期少年长身体一般,营养必须跟上,以完成冲刺,为最终的繁盛做好铺垫。其他养护方面与小苗期相似,具体养护方法将在第四节详述。
亚成株和成株:通常情况下,3-6毫米的颗粒介质已足够使用。当然,对于某些体型较大的品种,可选择6毫米以上的颗粒,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。
总结:如同人类一样,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的养护环境亦有差异。婴儿没有牙齿,你给他一块肉他也无法咀嚼,所以喝奶是最合适的。希望大家能合理考量,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株选择合适的配土。我个人比较偏爱“一劳永逸”的栽培方式,一旦植物上盆,我便不愿轻易挪动,这样能省去不少麻烦。除非遭遇不可预见的天灾人祸,我才会被迫进行换盆换土。
四、依据季节特点调整养护习惯
春季:这是一个温暖潮湿的季节,也是细菌和虫害大量繁殖滋长的时节,所谓万物复苏。在此季节,十二卷也进入生长期,水分作为养分输送的载体,不可或缺。既然是相对潮湿的季节,浇水习惯需较之秋冬有所调整。宜采取“少量多次”的浇水方式,相应的防菌防虫工作也应在初春完成。
夏季:炎热的季节,菌虫依然活跃。但若春季已做好防菌防虫工作,此时只需少量维护即可,例如在土表撒些拜耳杀虫剂,虫害便鲜少出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夏季通常是十二卷的休眠期(自然环境下),天气过热。即使有生长也极其缓慢,如同人需要休息一般,植物也需要养精蓄锐。因此,对水分的需求会急剧下降,这也自然抑制了细菌的基本生长环境。当然,少水不代表断水,深度休眠的后果只有亲身经历者才明白其痛苦,那会浪费掉接下来的秋季生长期。浇水方式可在夜间少量喷雾(还能起到降温作用),另一种是在土壤彻底干透后进行彻底浇灌。这里务必记住,由于土壤中含有保水介质,细菌在此期间的滋生极有可能毁掉一株植物。因此,建议加一个小风扇,加强通风,待土壤不那么潮湿时便可撤去风扇。(如何判断不那么潮湿?用牙签插入土壤即可)。
秋季:秋高气爽,正是植物的生长旺季,也是发根壮根的黄金时期。空气开始变得干燥,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不仅植物感到舒适,连我们人类也心旷神怡。此时可以放心地浇水和施肥了。
冬季:这是一个寒冷干燥的季节(南方则可能寒冷潮湿)。北方地区的爱好者通常会将植物移至室内,以防冻害。在浇水方面,可根据室内湿度和空气流通情况进行调整,室内温暖的环境通常不会让植物休眠。南方(如岭南地区)的朋友们则很幸运,冬季依旧是生长季。由于湿度仍然较大,浇水需比秋季有所克制。在这个季节,水分要少,且要避免过度闷湿!

PS:这里顺便谈谈“干透浇透”的浇水方式。其作用在于,彻底浇透后流出的水流,会将盆口周围的新鲜空气带入土壤深处,从而让植物根系“呼吸顺畅”,仿佛一口气能登上五楼般充满活力。
总而言之,具体的配土方案是基于个人养护经验沉淀而成的,因此常常与他人有所不同。而配土需要考量的周遭因素也相当繁琐,例如:个人习惯、环境湿度、光照强度、温度、病菌、虫害、肥料、水分等等。所以,正如标题所言,“配土,不仅仅是配土”。爱好者们不必过分纠结于配土的精确比例,而忽略了其他需要注意的环节。一份合适的配土固然能事半功倍,但即使当前的配土不尽如人意,我们仍可通过其他养护手段来加以弥补。
到了后期,栽培几乎变得随心所欲。大家可以看到,回收的土壤简单混合一下也能继续使用。


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阅读。祝愿各位花友手中的十二卷植物都能娇艳欲滴,美不胜收!
